江村独归去_江村独归处,寂寞养残生.原文_翻译及赏析

日期: 栏目:文学百科 浏览:35 来源:tugaga

江村独归去_江村独归处,寂寞养残生.原文_翻译及赏析

江村独归处,寂寞养残生。——唐代-杜甫<<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>> 江村独归处,寂寞养残生。 远送从此别,青山空复情。几时杯重把,昨夜月同行。

列郡讴歌惜,三朝出入荣。 江村独归处,寂寞养残生。 唐诗三百首 , 送别惜别 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远送你从这里就要分别了,青山空自惆怅,倍增离情。什么时候能够再举杯共饮,昨天夜里小编们还在月色中同行。各郡的百姓都讴歌你,不忍心你离去,你在三朝为官,多么光荣。送走你小编独自回到江村,寂寞地度过剩下的岁月。

鉴赏

诗一开头,点明"远送",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。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,送了一站又一站,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,有说不尽的知心话。"青山空复情"一句,饶有深意。青峰伫立,也似含情送客;途程几转,那山仍若恋恋不舍,目送行人。然而送君千里,也终须一别了。借山言人,情致婉曲,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。

伤别之余,诗人自然想到"昨夜"相送的情景:皎洁的月亮曾和他一起"同行"送别,在月下同饮共醉,行吟叙情,离别之后,后会难期,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,于是诗人发问道:"几时杯重把?""杯重把",把诗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,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。这里用问句,是问诗人自己,也是问友人。社会动荡,生死未卜,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。诗人送别时极端复杂的感情,凝聚在一个寻常的问语中。

以上这四句倒装,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。前人说得好:"诗用倒挽,方见曲折。"首联如果把"青山"一句提到前面,就会显得感情唐突,使人不知所云;颔联如果把"昨夜"一句放在前面,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。现在次序一倒,就奇曲多趣了。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。

诗人想到,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,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。关于严武,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,而说"列郡讴歌惜,三朝出入荣",说他于玄宗、肃宗、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,都荣居高位。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,表达依依不舍之情。言简意赅,雍雅得体。

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。"江村独归处,寂寞养残生。""独"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;"残"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;"寂寞"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。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,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。

创作背景 762年(宝应元年)四月,唐肃宗死,唐代宗即位,六月,召严武入朝,杜甫送别赠诗,因之前已写过<<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>>,故称"重送"。律诗双句押韵,八句诗四个韵脚,故称"四韵"。 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"杜工部"、"杜少陵"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"诗圣",其诗被称为"诗史"。杜甫与李白合称"李杜"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"小李杜"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"大李杜"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杜甫

时见归村人,沙行渡头歇。 钓罢归来不系船,江村月落正堪眠。 黄鸡白酒,君去村社一番秋。 山僧过岭看茶老,村女当垆煮酒香。 郭门临渡头,村树连溪口。 驱鸡上树木,始闻叩柴荆。 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 花落家童未扫,莺啼山客犹眠。 云压西村茅舍重,怕他榾柮同烧。 寒色孤村幕,悲风四野闻。 投宿骎骎征骑,飞雪满孤村。 马蹄浓露,鸡声淡月,寂历荒村路。 马穿山径菊初黄,信马悠悠野兴长。 叹江山如故,千村寥落。 村北村南布谷忙,村前村后稻花香。

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

[杜甫]

远送从此别,青山空复情。

几时杯重把,昨夜月同行。

列郡讴歌惜,三朝出入荣。

江村独归处,寂寞养残生。

[注释] (1)奉济驿:在今四川省绵阳县。驿,驿站。重送:又一次送。因为在这之前,杜甫已写过<<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>>,所以说这次是"重送"。严公:即严武,字季鹰,华阴(今陕西省华阴县)人。时任成才尹,充剑南节度使,与杜甫交谊深厚。四韵:律诗双句押韵,共四韵,但也有首句押韵,这不是规定的要求。(2)从此:从这里。此,指绵州。(3)青山:这句是说,纵使青山妩媚,也是枉自小编情。(4)杯重把:即重把杯。这句连下句,是倒装句法,意思是说,昨夜还在月下举杯欢聚,不知何时再得把杯重会。(5)列郡:指剑南诸郡。讴(ou欧)歌:指歌功颂德。惜:惋惜严武离任。(6)三朝:指玄宗、肃宗、代宗三朝。出入:指严武出将入相,迭居重位。荣:光荣。(7)江村:指成都草堂。草堂在成都西郊浣花溪,即濯锦江畔。这句是说自己送别严武后,独自回到浣花溪国的草堂。(8)残生:余年,指残余的生命。

[简要评析] 这首诗是杜甫宝应元年(762)七月在绵州送别严武作的。严武和诗人的关系极为密切,在他两次任剑南节度使时,曾在生活上给诗人以多方照顾,所以诗人对严武的依恋之情。语言平实,感情自然。诗的首联,以驿外送别时的眼前景,表达了送别时的趋势情:"远送从此别,青山空复情。"奉济驿离成三百余里,所以说"远送"。诗人认为,友人从此一别,纵有青山妩媚,也是枉自多情,徒增离愁别绪,使人更加悲寂。这惜别的情意,是何等的深厚。因此第二联,诗人以迫的心情,曲折的笔法,写出了对友人的希望:希望这次离别,不久就可聚首重会。而实际上,这是诗人在感叹他们从此一别,后会无期,往事难再。接着的第三联,是诗中应有之义,热情地赞美了严武的政绩和勋劳,以见友人的卓越才具。尾联则以无限惨厉的语言,诉说了友人去后,自己惟有独归江村,寂寞以度馀年。如此彷徨无衣,令人凄绝。黄生说:"送别诗至此,使人不忍卒读。"此诗言简意赅,概括力极强,足以显示出诗人琢句炼字之功。尾联抒写别后的心境。"独"字写别后之孤单,"残"字含有风烛残年的凄哀,"寂寞"表现知心朋友离去后的冷落与惆怅。字字含深情。全诗章法谨严,从别时开篇,再追述别前相送之深情,想象别后之寂寞,多方渲染惜别留恋之意。语言朴实,情真意切,颇为感人。

Page:

评论留言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